当前位置:首页 >> 波密杓兰

山东生态文明绿了田野富了乡亲金剑草

2022-06-30 13:25:09  金色农业网

山东:生态文明绿了田野富了乡亲

11月22日消息:文登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,打造农民致富的“聚宝盆”绿了田野 富了乡亲将做成连片的绿色基地,将苹果、樱桃、葡萄、金杏、蟠桃等果业纳入生态休闲游的重要一环……如今,在文登各乡镇,正刮起一阵阵宜人的“绿色”风。依托区域资源优势,近年来,文登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,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、品牌化经营,打造一批专业村、特色镇,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,进一步拓宽了农民致富路。发现·生态故事米山镇苗木产业茁壮成“林”“我们种植的绿化苗木不仅市场广阔,成本还很低,靠着这个产业,大伙的腰包都鼓起来啦!”说这话的是米山镇姜格庄村村民郑本涛。11月7日下午,行走在姜格庄村乡间公路上,记者看到,道路两旁苗圃基地中的紫叶李、红叶碧桃等树苗随风摇曳。村民郑本涛正在自家苗圃基地里紧张忙碌着。姜格庄村是远近闻名的苹果育苗专业村。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,村里就有人从事果树育苗。1991年,时年22岁的郑本涛也加入到了这个行列。他最先种植的是苹果树、梨树、桃树等果树苗木,虽然不愁销路,但是果树苗木成本高、价格忽高忽低,收入一直不是很理想。“果树苗木的种植面积在逐渐扩大,苗木市场却始终很小。”郑本涛告诉记者,在低谷时期,每棵0.2元依然卖不出去。“天天到地里看着这些苗木就发愁。”郑本涛说,那段时间很多村民眼看着苗木无处可销,都纷纷在地里换种上了粮食作物。最近几年,随着各地环境绿化、美化力度不断加大,绿化苗木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。抓住这一机遇,米山镇开始积极引导姜格庄等村种植绿化苗木。2011年,在传统单一种植果树苗木的基础上,姜格庄村尝试种植绿化苗木。郑本涛响应村里号召,栽植了4亩紫叶李、红叶碧桃等绿化苗木。“现在村里80%以上的村民都从事苗木培育,育苗面积达到1000多亩。”郑本涛告诉记者,每年春天他们的地头上都停满了来收苗木的车辆,有来自青岛、德州的,还有来自大连的。“今年绿化苗木卖了好价钱,1米以上的紫叶李卖到3元一棵,1米以下的卖到2元至2.5元一棵,红叶碧桃能卖到15元、16元一棵。”郑本涛高兴地告诉记者,现在根本不用愁为绿化苗木找“婆家”,除了在本地市场上供不应求外,还远销到新疆、甘肃、安徽等地。村里发展出绿化苗木品种30多个,村民的纯利润平均每年5万、6万元,有的村民年收入甚至能超过20万元。“现在是信息时代,我们决定好好利用网络这一资源推销我们的绿化苗木。”郑本涛说,村里正计划建立一个网站,对外推介苗木信息,以便更好地打开销路。米山镇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,发展壮大黑松产业。该镇征用长山村、后山后村、东石硼村三个村的土地成立了胶东黑松培育专业合作社,发展黑松育苗和繁育基地近万亩、较大规模的黑松种植业户近百户。“黑松四季常青,抗病力强,便于管理,是绿化的重要树种,也是制作树和的好材料。”在种植基地中承包黑松的老板刽洪镇告诉记者,镇上还有黑松盆景根艺协会等社会组织,有一批从事黑松育苗、造型、盆景的专业技术人才,具有较为成熟的经验技术,并与国际国内经销商联系密切,能够为黑松交易市场的建设、运营提供充足的人才和技术支撑。伴随着米山镇整体苗木种植业的发达,还涌现出了一批特殊的手艺人。她们靠一把嫁接刀向外输出技术,从中赚取技术报酬,被人们誉为“苗木嫁接娘子军”,郑本涛的妻子就在其中。“农闲的时候我们就去荣成、环翠区、牟平等地轮流传艺,月赚个千儿八百的很平常。”郑本涛的妻子告诉记者。在米山镇,苗木产业正成为农村主导产业和富民支柱产业。目前,已经形成了以姜格庄村为中心、东下庄村为依托的两大绿化苗木种植基地。通过这两个村带动了周边 北头、长山等10多个村的苗木种植,苗木种植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把“金钥匙”。葛家镇做活生态果业大文章“处在北纬37°线上,最适合果木生长。”这是葛家人对外推介的宣传语,彰显着他们对当地特色农业的自豪感。如今,“勾勾吉”桃子、“于家口”葡萄、葛家大樱桃、花卉、香菇等都成了当地的特色品牌。近些年,围绕这些特色产品,葛家镇举办了樱桃节、金杏节、蟠桃节,每年都会吸引30多万人次前来休闲旅游,直接带动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。11月8日下午,记者走在葛家镇的乡间小路上,看到路边成片的苹果园收获已经接近尾声,果农们正高高兴兴地将收成运回家。“今年又是大丰收,光摘苹果就雇了好几拨人,希望能卖个好价钱。”葛家镇生格庄村村民吕以刚说。记者看到,在吕以刚的果园地头,摘下的苹果分拣过后已经被装箱摆好。“我们村很多人家的苹果早就被抢光了。”吕以刚边摘苹果边告诉记者,这让果农们对明年的好收入有了更多期待。“一年比一年好,自己慢慢摸索,只要咱的苹果质量提上去,不用打招呼,收购商自己就找来了。”在吕以刚的记忆中,以前因为不懂技术,自家的富士苹果品质在省内竞争不过栖霞苹果,在省外竞争不过陕西、山西的苹果,闯市场只能靠压价。“本来生产成本就一个劲儿上涨,出园时苹果行情还不好,可愁坏了我们这些庄稼汉。”吕以刚回忆道。为了破解这一瓶颈,村里开始邀请烟台的果树专家围绕“苹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”和“果园土壤管理存在的问题”等内容,对果农进行培训。慢慢地,村民们的种植技术水平提高了,种出的苹果质量越来越好,大伙的钱袋子也跟着鼓了起来。“现在我们村已经和家家悦集团签订了农超对接供货合同,苹果落地后直接进入超市货架。”吕以刚笑着说。前年,生格庄村出资200多万元,建起800多亩以“三优富士”为主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。“这种品种的株距和行距都比传统果园要大,果树打药和灌溉全部实现机械化、科技化。”吕以刚告诉记者,果树灌溉将使用滴灌,这种灌溉方法能使肥料、养分直接均匀施到作物,大大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,进而减少水肥、农药的施用量以及病虫害的发生,可明显改善产品的品质。目前该生产基地已经完成苗木栽植。“在果树挂果之前的头三年,果树将全部由村集体管理,挂果后,收入除村集体提留基本费用外,其他收入归我们自己,这样既节省人力又能增加收入,大家都很积极”,对村里新上的这个项目,吕以刚充满期待。跟生格庄村一样,在葛家镇,很多村庄正通过发展特色种植致富增收。11月8日,在洛格庄村,记者遇到了正在自家葡萄园中忙着采摘葡萄的65岁村民梁德福。5亩多的葡萄园被梁德福收拾得十分利落,意大利红、意大利黄等,园中的葡萄品种真不少。“这是最后几串了。”梁德福说,牟平的商贩近期就要来收葡萄,估计今年一斤能卖8元钱,按照亩产2000斤计算,比种庄稼划算多了。梁德福面容黝黑,有着庄户人家特有的质朴气息,已经种了20年葡萄。“最早的时候,俺种小麦、花生、玉米,一亩也就挣1000多元。”梁德福告诉记者,上世纪80年代,村支书从平度引进了葡萄品种,村里很多人就开始种葡萄了,没想到这一种还种出了名堂。“现在种葡萄和过去大不一样了,农药用得少了,能做到真正的有机、天然、无公害。”梁德福一边摘着葡萄,一边告诉记者,他们的葡萄是用沼液“喂”出来的。“沼液通过管子输送到根部追肥,再把沼液和水按1∶1的比例进行叶面喷施,就是很有效的有机肥和除虫剂,这样既节省了肥料,又能达到环保标准,还减少了病虫害,大家吃着也就放心了。”“以前大家都是各自为战,葡萄品质好却因信息不灵、销路不畅卖不上好价钱。现在大家都入了专业合作社,抱团发展,再加上合作社制定了最低保护价对外销售,根本不愁卖。”梁德福坦言,有了镇上和村里的支持,自己每天一看到果园就满心欢喜。

4岁儿童吃了凉东西拉肚子怎么办

脱毛膏

赤鹿西地那非片怎么样

风湿贴膏什么牌子好

肌肉劳损有什么症状

相关资讯
友情链接